让我留恋的宣传队
宣传队-全称为:襄河种马场毛泽思想宣传队。成立于1968年2月16日,宣传队的主要任务:宣传毛泽东思想,演革命剧种和文艺节目。经历四个主要阶段,走过了七年零八个月、于1975年10月宣传队解散。
1968年2月经军管组研究决定: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同年2月16日宣传队正式成立,徐福生任第一任宣传队队长,宣传队员23人。主要是襄河的一些老同志和在校的中小学生组成。宣传队初期主要是唱毛主席语录歌、再版前言、舞蹈、三句半等。代表作有:[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由韩丽先饰演阿庆嫂、曲宝忠饰演胡传魁、金德本饰演刁德一,演得比较成功,刁小三的扮演者是中学生于春田,“抢包袱老子还要抢人哪”的精美台词和于春田的扮相相得益彰,惟妙惟肖。分别在场部、各分场、附近的部队、农场演出。
1968年8月份左右,徐福生调出,沈桂岐任队长兼导演,这段时间宣传队员都是中小学生,乐队是襄河的几位老同志,沈桂岐是艺术学院毕业的,宣传队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演出的节目也多样化。其代表作有:[长征舞蹈],表演者有:谭忠敏、唐秀艳、阎淑敏、付志荣、徐萍,赵淑媛、唐金库、董秀文 ,于浩凡、付志明、杨俊杰等。还有歌舞[新衫的房]:[新衫的房,雪白的墙、屋里挂着毛主席的相,贫下中农瞧着你,越看心里越亮堂,我们欢呼我们歌唱,歌唱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表演者是:。十一、二岁的袁凤英、林丽、谭忠卿、盖淑玲等八位扮演老太太,一出场获得了满场喝彩。
1969年7月宣传队完全由知青组成,这时的宣传队由场政治处宣传干事阎庆福负责,队长史殿臣,指导员白群星,导演肖强,宣传队的表演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代表作有:[井冈山道路],[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帅哥史殿臣饰演洪常青,蒋爱娟饰演吴清华,在排练时蒋爱娟的脚趾都磨出了血,二位主角扮演非常成功,分别在场部、各分场、部队、各农场慰问演出,获得了好评。在去伊春林区慰问襄河采伐队后,在伊春应约演出,演出前伊春专业剧团的业内人士不看好襄河宣传队,演出结束后引起了轰动,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赞扬和好评,应约又加演一场。
1973年3月阎庆福调出,史殿臣和部分宣传队员上学,年丰受命担任宣传队队长、阎龙江担任指导员{不久调出},刘文彬任副队长,宣传队充实了部分队员,经过认真的排练,宣传队的节目以多样化。其代表作有:小舞剧[军马出场之前],[军民鱼水情],舞蹈有:[丰收舞、洗衣歌]等。曲艺相声:[鄂伦春人唱新歌]、[女队长]等。年丰和刘文彬的相声诙谐、幽默、逗趣、经常引起大家的笑声,一次宣传队在场部演出两人说相声,刘文彬忘词了,王国栋在台下观看说刘文彬忘词了,因有大赛经验两人又接上了。宣传队先后在场部、各分场、部队、各农场巡回演出。在北安农场局汇报演出时原计划演出一场、因获得了好评又加演了两场,并应约在北安市演出。演出获得了成功。
宣传队于1975年10月解散,队员分到各个单位,副队长刘文彬任电影放映队指导员,队长年丰任创业大队副大队长,修二分场至一分场的水库。
襄河种马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活跃了马场的业余文化生活,给马场职工、干部、知青、家属带来了欢乐!作为友好使者、到部队、农场、和其他单位慰问演出,增进了兄弟单位之间的友谊,增大了马场的影响力,其作用不可低估。
宣传队——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新生事物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宣传队让我留恋!
历届宣传队队员名单:徐福生、韩丽先、曲宝忠、金德本、聂玉林、宋立新、沈桂岐、谭忠敏、唐秀艳、阎淑敏、付志荣、徐萍、赵淑媛、袁凤英、林丽、谭忠卿、盖淑玲、董秀文,于浩凡、唐金库、付志明、杨俊杰、于春田。史殿臣、白群星、肖强、刘凤英、马相琳、匡丽君、蒋爱娟、张薇、高尔娜、姜秋萍、宋惠钧、姜楠、宋银杰、裴士田、王开平、王向平、刘波、张晓冀、王景文、张广坤、陈国和、杨进明、孙华之、李克明、周新华、陈泽明、崔纯发、秦立群、白丹、张广坤、张秋艳、王瑶、王立光、傅怀智、陆风娣、郭新泉、曲正坤、张锦新、卢光中、董加其、周晓岳、李森林、朱刚、陆玲娣、金逸森、梁风成、李贵生、王敏芝、齐学章、黄传江、牛庆森、刘志民、徐喜玉、李小兵、刘春远、赵燕群、刘淑珍、刘淑英、曹建仓、纪成斌、刘文彬、年丰……。最后期的名单不全。因久远,落下的请襄友填上,多谢!
此篇献给宣传队全体成员和即将赴襄探访的宣传队的朋友们,真想与你们在一起,欢呼!歌唱!分享昔日宣传队的风采和再聚首从踏故地激动人心的场面。“我爱马场哎,我爱马!马场就是我的家、我的家!知青最听毛主席的话……”。远处传来我为革命养种马的抒情歌曲,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耳畔!
上排左起:刘淑珍、陆风娣、白群星、张薇、蒋爱娟、刘淑英、李梅。
下排左起:刘志民、郭新权、王志林、李贵生、年丰、刘文彬、曲正坤。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6-03-19 12:38:08
[quote]以下是引用襄乡在2012-7-23 14:33:00的发言:
记得69--70年冬,七分场也有一支宣传队,我和他们还去了三分场参加表演,回来时队员邹允盛由于激动没带好帽子被冻坏了耳朵,这支宣传队后来去了伊春落户山市马场了,他们中有人回津后还专门做了宣传工作。
邹允盛没带帽子冻坏了耳朵我在现场,时间60—70年冬天,从三分场到七分场一个晚上7点左右,坐上蹦蹦车,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沿着起伏不平兴安岭小道,冒着零下40度迎着东北风前行,记得我戴棉帽子头还缩着,那时没有照相机,转天知道了此事。七分场这只宣传队至今我记得他们名字:王振才、王淼、吴宝鑫、?铁林、贾绍春、邹允城、杨进明、王秋霞、王玉珍、戴家兰、陈桂兰、葛淑芬。这段事我历历在目。
[/quote]谢谢襄乡、琴声、蔡玉祥回忆七分场宣传队、他们都曾给襄河人带来欢乐!还有那个演沙奶奶的郑快记,名子记不起来是,是魏强的嫂子。
董湘昆《京东大鼓》
襄乡 最后编辑于 2012-7-31 20:30:52
襄河文艺宣传队的上海知识青年还有:董家琪,白白的脸,胖呼呼的,在有群舞场面时带个皮帽,穿个半襟衣,扮演西藏人,载歌载舞。
哈尔滨女知识青年有个叫什么娜的舞蹈演员,一张白里透红的脸,大眼睛,长眉毛,办事干练、果断,风风火火,人还未到声音早已传到,似乎有1/8-1/16的俄罗斯血统。
乐队中的上海知识青年有个叫小梁子的,是把扬琴的好手,演奏水平较高。哈尔滨知识青年小朱的笙是一绝活,常和天津小李的竹笛对奏,名声远扬襄河内外。
上海知识青年金逸森,大提琴演奏员。
你说这个“什么娜”的似应是哈市知青高尔娜,据我了解,纯中国血统。原在五分场,后调入宣传队,回城后,在哈市林业总医院任会计。现举家侨居加拿大。“哈市知青小朱”似应是牛庆森,以笙演奏专业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任民乐队队长、书记等职,笙演奏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现已退休。
奇峰老翁的回忆录写得好,我每次都观看总觉得在听故事,越听越有味道好似身临其境,由于在农场呆的时间很短,接触的人员范围又小。什么事情知晓的都是为零,所以只能看无从发表任何看法,请予谅解。
襄网有了您的参与热闹非凡,襄友就更有奔头,茶余饭后襄网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去处,我常来溜达转转,你的文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目共睹,期待您的佳作。谢谢!
小兔子对奇峰老翁的评价和期待也正是表达了我所要说的话,的确好得很,他给我们讲了十八段故事,我们并没有因为不知他的真名真姓而不喜欢他,相反大家都了解了他的人品,我们无需解开它的面纱,只是能看到他的更多文章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quote]谢谢小兔子、谢谢襄乡的跟贴和评语,今天因网络的原因才上网,看到你们的帖子,认可了我的文章,我很感动,真的再次谢谢二位。面对襄网的朋友,我写的知青回忆,力求准确,忠于事实,上传后如能起到抛砖引玉,使大家能够回忆起下乡那一段的生活,和美好的记忆,与大家在襄网同乐,这就达到我的目的了。
襄网给我带来了快乐!襄网也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望大家同乐在襄网中。希望大家跟贴、在互动中、就来了素材、勾起了回忆。
我走走我停停:我写了十八篇文章,才写一篇宣传队,你就锁定我是宣传队员,你应在[文学记事]里看看我的帖子,还会这样认为吗?年丰兄有排除法、邬新民有归类法、我有隐身法。如是宣传队员我请你吃两顿饭店,如不是你请我吃一顿饭店,在你的家乡上海吃,可以吗?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剧照,那位是你?感慨一定很深吧!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7-31 22:49:08
我在忐忑不安中听到了报幕员优雅的声音:下面有医院表演的口琴独奏:打虎上山。演出者:毛时法。看着这满满一场子的观众,我静了静心,故作轻松地朝舞台走去。刚走上舞台还没到表演区,嘿,从剧场的各个角落响起了掌声,在这掌声的带动下,全场的观众也都跟着拍起了手掌。用欢声雷动来形容当时的情形可能也不为过吧?我连连朝台下鞠了三次躬,这掌声才停下,唉,这批朋友真是太性急了嘛,等我吹完再“吹捧”也不迟嘛!我拿出了浑身解数,对着场声器吹了起来。也不知我的口琴确实是吹得好呢?还是通过电波的扩音后的效果变得更好,反正全场除了我的琴声外是相当安静,也许我的琴声真把大家镇住了?不多时我演奏完毕,我礼貌地向大家鞠躬以示感谢。谁知,台下的掌声竟是如此热烈!我根本无法退场。见此情景,舞台监督让我再加演一首曲子。我想了想,就吹起了中学时在口琴协会的保留节目:我为祖国献石油。演完后,台下又是掌声雷动。我只能向舞台监督发去求救的眼光,他替我解了围。退场后,我才发现自己衣服里面全湿透了。场部宣传科的阎老师走了过来,直拍我的臂膀,连连说,想不到你能把口琴能吹得这样好,不简单!
各个分场及场部机关表演的节目是轮番登场,精彩纷呈。
四分场演出队根据金训华事迹改编的报道剧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至今仍难以忘怀。
“下面请欣赏襄河职工卫生院表演的独幕话剧:手术前的风波”报幕员甜醇优雅的声音再次响起,舞台幕布徐徐拉开,我们几个在聚光灯下集体造型亮像。表演进行得有条不紊,剧情倒也引人入胜。剧中“反派人物”表演者王占东可能因比较紧张,在全剧快要进入尾声时演砸了锅!当他说完:同志们,我一定全力配合大家,把这场手术搞成功。此时按剧情要求来了个转身,紧握一位年青医生的手,然后集体造型在音乐声中闭幕。谁知王转身时却把放在桌上的作道具用的热水瓶碰倒了地上,“砰”的一声响,水瓶炸开了,引起了全场阵阵哄笑!在舞台上的我们几个顿时全傻了眼,呆如木鸡!
……
全场文艺会演的压轴戏是场部宣传队表演的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断:军民联欢。这时会演达到了高潮,全场人情激奋,气氛热烈,无以复加!
在会演结束后的评比中,我们医院表演的独幕话剧获剧本创作一等奖。红彤彤的获奖证书至今我仍精心保存着,每当我打开这证书时心中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曾是襄河人 最后编辑于 2012-8-1 10:07:18
奇峰《文艺宣传队》的文章钩起我的一点回忆。
当年襄河文艺宣传队中有上海知识青年拉小提琴的十分有名,演奏水平很高,后被上海音乐学院招走。有个吹小号的哈尔滨知识青年是当年著名的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大航海行靠舵手的作曲;31-23 53 213,61-21-37-655 )的外甥。
文艺宣传队曾经停过活动,许多人分配到粮米加工厂和直属队。后继续调整扩大,配了许多铜管乐器(乐队民乐兼西洋乐器)。曾经抽调各分场连队文艺宣传队许多人,一分场文艺宣传队的齐学章(京剧)、周晓岳(小提琴,回上海后没有继续从事文艺工作,十分可惜)、王敏芝(京剧,后和宣传队竹笛演奏员天津知识青年小李结为夫妇),被抽调到场部文艺宣传队,我不久也调到场部,宣传队住地和基建科隔一个走道,他们吃饭和用水都在基建大队。
蒋爱娟是独舞演员,是个好苗子,身段、长相娇好,人见人爱,当年襄河追求者可以伸出好几手数不清,蒋后来去上海上大学了。当年分场连队经常参加全农场的文艺汇报演出,场部宣传队来给我们化妆,蒋常常来给我们化妆。希望老闫和小蒋都能有理想的归属,找到相亲相爱一辈子的人。当年不像现在,有《非诚勿扰》(江苏卫视)、《百里挑一》(东方卫视)、《谁能百里挑一》(东方卫视)、《爱情连连看》(浙江卫视)等大型相亲服务平台,襄河又是小地方,不可能见大世面,有个美女不得了了。这几年,好像五分场上海知识青年聚会蒋也没有露过面。张薇(声乐)后被上海师范大学招走,从事专业教育工作,一分场上海知识青年聚会曾和李森林(二胡演奏)一起来参加的,相貌依如襄河当年楚楚动人。
在知识青年大返城前,场部文艺宣传队组织一场大型演出,调集了襄河许多力量,我和当年一分场文艺宣传队的夏宁身应周晓岳之邀参加演出,主要是担任演出国际歌、国歌的小提琴演奏,年丰担任指挥。年丰第一次指挥,乐队却没有反应,等年丰第二次指挥我们才正式演奏。此事年丰还曾记得。哈哈!咋地!!!
当年吃文艺饭,许多是被逼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没有其他更加好的出路。现在不同了,机会有的是,但也没那么容易。我有个上海发小,现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现是北影集团)担任技术总工,提及许多业内现象,没有根底的无法在业内玩。每年文艺青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曲学院,怀着美好憧景,想将来出大名挣大钱,哪有那么容易!?
但是当年在襄河参加文艺演出,是当年知识青年中文艺青年的一些寄托而已!
2012-8-1日
123wxm 最后编辑于 2012-8-17 8:35:50
白群星和陈泽明唱的[一分钟],记忆很深,两人穿工作服,陈先上场,白群星上,陈说:小白,你迟到了,白说:师傅我才晚一分钟。唱[一分钟,战场上决定着胜和败,一分钟医院里决定着生和死,一分钟存在着路线斗争]。
宣传队队员都是俊男靓女,每个人都有其特色,在文艺宣传队里都很棒。
大权:你在宣传队表演的功底,大家认可,你的为人非常好。因隐身不便打招呼,敬请谅解!谢谢你的跟贴,望你接着回忆还有落下的没有?待人员基本清楚后,我在文章中加上。宣传队还有很多故事,望写出来。在次谢谢大权!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7-28 21:45:51
谢谢牛倌,我认识你,你不认识我。谢谢你跟贴
。奇峰老翁好,相信在襄友再相聚时,一定认识.
牛倌
我走走我停停:你写的虽简短,但深刻共三点:1、太清楚了,2、太震惊了,3、伊春演出“盛况”确实加演一场。你的三点是对我写的宣传队一文的认可,就像你的演出得到热烈的掌声,我很感动!在次感谢你!
没发过帖子的宣传队员,当你看到故乡的云、郭新泉、我走走我停停、对宣传队的补充回忆,你是否也陷入对宣传队的美好回忆中,一路走过来,一定有很多演出的精彩片断和宣传队的故事,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快乐!宣传队的剧照如那位有,请上传,不会的请子女代传,让襄友们分享快乐!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7-30 9:59:31
感谢拙笔涂鸦、郭新泉、我走走我停停、故乡的云、曾是襄河人、123wxm、和各位襄友为我所写的[我所留恋的宣传队]上传的剧照、照片、跟贴、回忆文章。谢谢了!
望襄友、宣传队员、上传照片、剧照、写回忆文章、跟贴,大家相会在襄网!襄网是感情的纽带,友谊的桥梁,让友谊之花散发出浓郁的清香和芬芳!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8-1 19:46:14
曲正坤
奇峰老翁你好:想起来了,小纪的名字叫纪成滨。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8-12 9:15:39
刘春延实为刘春远、
时发制作技术高超,襄河之夏音乐会策划的好。据说史殿臣这批宣传队员计划8月13日在哈集中,14日去襄,不知是否变化,如没变15日在襄联欢应是没问题。如成行祝贺宣传队员玩得开心!时发有先见之明![/quote]
谢谢朋友们垂注!
本人的东西纯为雕虫小技,见笑。
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简单快乐。
所谓先见之明实为巧合之举。
曾是襄河人 最后编辑于 2012-8-12 16:00:33
奇峰老翁你好:想起来了,小纪的名字叫纪成滨。
陈泽明
感谢老马识途注明人名,补正襄友的回忆,多谢!
回复:知青回忆(十八)让我留恋的宣传队 |
曾是襄河人的照片更让我震惊!这是我们吗?飒爽英姿不亚于中央芭蕾舞团的剧照,(有些大言不惭了)真的是很珍贵的照片。因那时条件不好,我们都几乎没有剧照。感谢曾是襄河人
|
还有那个演沙奶奶的郑快记,名子记不起来是,是魏强的嫂子。
至今仍活跃在相声舞台的老知青,他是谁?
这位应是天津青年,在铁路文工团,叫啥名忘了。[/quote]解密;
这是天津襄河七分场的杨进明,原是天津29中学,我们校的老初二,
原是七分场宣传队,后调入北京,铁路文工团.
襄友,不知你看明白了吗?
牛倌刘淑文
[/quote
蔡导不用客气,期待你的小品新作。
这是我第三次听到有人对奇峰老翁身份的判断,因为他写的回忆文章真实可信,面面俱到,有上有下,有东有西,所以大家既喜欢他的文章,又自然想到他是谁?这种猜测互不伤害,老翁神秘而亲切地奉献作品,大家在敬佩之余猜想一下也是一种交流。记得一年多前一个叫我没猜透——叫爱玛的襄友一直被我敬佩和尊重。虽然他(她)不愿披露真实身份。
有真诚,是襄友,见不见都是亲人。
赵淑媛和唐金库演的[我是公、我是私]也很成功。赵淑媛是公,胸前写个公字,唐金库是私,胸前写个私字。公字形象高大,私字显得低矮,公私对比,突出公字。带有时代烙印!很成功。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66.12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第三张男左起,曲正坤,李森林<上海>,郭新权,
女左起陆玲娣<上海>,刘淑珍,张薇<上海>
男左起,周晓跃<上海知青小提琴演奏员>,王志林,<哈市知青手风琴演奏员>,
女士左起,高尔娜,刘淑珍。
宣传队员都是靓女帅哥!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8-1 18:08:46
谢谢毛老师上传了照片,本想传几张近年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红色娘子军》的照片,来与襄河当年演出《红色娘子军》对照一下。可惜,我在单位没有留前些年我在北京大学看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红色娘子军》时拍的照片。只在我的博客中找到几张前些年在北京大学看中央芭蕾舞团演出时拍的照片。转几张过来,襄友看看!回家后找几张再上传。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79.07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47.35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8.33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79.07 KB
123wxm 最后编辑于 2012-8-2 13:48:34
再发几张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红色娘子军》的照片。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85.84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466.43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88.61 KB
我在襄友相册里有张老照片是襄河学校文艺汇演时拍的,里面有我与沈桂歧、袁凤英、林丽、盖淑玲等。
怎样联系刘文彬?
我不是宣传队的,但我与刘文彬认识的。
要联系刘文斌可打他的手机:13936414301
奇峰老翁其实不老
演员名字记得不少
以前是否写过日记
否则怎会记住日期
年丰在黑河知青博物馆,后面照片是他们的演出剧照。
至今仍活跃在相声舞台的老知青,他是谁?
这位应是天津青年,在铁路文工团,叫啥名忘了。[/quote]解密;
这是天津襄河七分场的杨进明,原是天津29中学,我们校的老初二,
原是七分场宣传队,后调入北京,铁路文工团.
襄友,不知你看明白了吗?
牛倌刘淑文
哈哈!看明白了。谢谢!谢谢刘淑雯!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7-26 18:11:43
毛老师厉害,竟把蒋老师的照片找到了。真神!大侠!!!
什么时再能掀起前些年《弱弱的握手》之高潮,定会提高关注度。
123wxm 最后编辑于 2012-8-2 13:42:29
老峰的襄河文艺宣传队的佳作,钩起我们当年襄河文艺青年的回忆。谢谢啦!!!
再发几张我在观看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红色娘子军》时拍的照片。因凭我的记者证,给我安排了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的第一排第1座,视野还成,座位到台口约5、6米,使用尼康D300相机,尼克尔18-200/3.5-4.5镜头,全部现场舞台光,没用任何辅助光。约拍摄1500张,后期只栽剪,没做任何加工。
发几张照片,供襄友比对当年襄河场部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剧照。中央芭蕾舞团是我国顶尖的国家最高级别的专业舞蹈演出团体,演出肯定是我国最好的。襄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也具有较高水准的。那是我们襄河自家的文艺团体。
照片仅供欣赏,可别乱传噢!否则,中芭团长刘英要问责我保护演员的肖像权的罗。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99.23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63.31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39.97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28.54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73.61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29.4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53.56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94.26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40.48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66.67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342.87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16.74 KB
谢谢老峰的回复。相互支持,互相帮助,有力出力,有货拿货,交流互动,共同发展,行动不分先后,有份心意足矣!!!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8-4 16:42:03
奇峰老翁好,
别这么客气,在襄网看你写的文章,感觉你人很好,文笔挺好,文章写的有水平,杨进明以前,还和相声老艺术家杨少华的儿子杨易做达挡,此人非常聪明.脑子好.但不晓得你庐山真面目.
牛倌
牛倌 最后编辑于 2012-7-27 22:53:28
哈哈,我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打开新窗口查看
右者蒋爱娟女士
宣传队长
他是谁?这是襄乡在[我所留恋的宣传队]的跟帖中的画像。那么这个画像是谁哪?从画像看,这位宣传队队长的形象,高大英俊、威武、正气凛然,其装束这显然是智取威虎山侦察排长杨子荣。那么在我所留恋的宣传队的一文中,共有四位宣传队队长,徐福生、沈桂岐、史殿臣、年丰,这四人中,沈桂岐是女性排除,还剩三位,这三位徐福生、史殿臣不象,只剩年丰,看上去真像年丰,但年丰没出演过杨子荣,年丰在回忆录难忘的演出中扮演的是座山雕。襄乡的画像明明是杨子荣,不是座山雕。怪不得没人猜的中,这就怪了,襄乡故意画个反差像让大家猜,以增加难度,我大胆的猜测此人是年丰。
1971年春节前,年丰在三分场任事务长时,连队党支部为了活跃文化生活,受命组织编排一套节目,年三十晚演出,经过筹划,排演了智取威虎山匪窝智斗的选段。年丰扮演匪首座山雕,郭新全饰演杨子荣,三十晚演出时,随着一声“带溜子”,杨子荣健步登场亮相,一开场就获得了满堂彩,随着剧情发展,座山雕与杨子荣比枪法,座山雕一扬臂枪响灯灭,杨子荣拉开马步一转身一挥手臂,枪没响灯没灭,第二枪灯灭了枪没响。演出获得成功,职工、干部、知情、家属、三十晚享受了一顿文化精神盛宴。
年丰的回忆录:[难忘的演出]被襄河农场场志收录。2009年7月6日黑龙江省知情博物馆开馆,年丰携夫人于桂芳应约参加,并驻足在“难忘的演出”前,听讲解员的讲解,而听讲人就是当事人。此刻的年丰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两枪枪没响、灯灭的美好的记忆中!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7-26 15:52:52
蔡导不用客气,期待你的小品新作。
谢谢襄乡老师对我的期望和鼓励,等我静下心来,我还会折腾一下,届时还请您多多捧场啊!
蔡裕祥 最后编辑于 2012-8-1 22:01:06
襄河种马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排演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剧照,正像我走走我停停所说:“不亚于中央芭蕾舞剧团的演出”,想当年,他们在场内外赢得声誉,受到好评,威震伊春。
剧照的姑娘们,她们年轻漂亮,英姿飒爽,跳着芭蕾舞,她们就是我们的女知青。
有谁认识这几位演员?说说。
还有谁能上传剧照或上传宣传队员的照片?知青、马场职工、干部、没有忘记曾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宣传队员。
宣传队员们:你们上网发帖跟贴,会再次给大家带来欢乐!同时自己也快乐,襄友们很期待!感谢宣传队员故乡的云、郭新权、我走走我停停的跟贴和回忆,使大家对那一断尘封的历史有个美好的回忆!
时发:再次谢谢你上传的宣传队[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7-31 22:47:01
谢谢襄乡上传董湘昆的京东大鼓,谢谢了!打赌吃饭一定带你。
我写的我所留恋的宣传队一文,得到了琴声、曾是襄河人、襄乡上传的图片、剧照、京东大鼓,为我写的文章增添了色彩,在此,再次谢谢你们!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7-31 21:08:42
我在襄友相册里有张老照片是襄河学校文艺汇演时拍的,里面有我与沈桂歧、袁凤英、林丽、盖淑玲等。
怎样联系刘文彬?
我不是宣传队的,但我与刘文彬认识的。
cgc0606 最后编辑于 2012-8-1 16:19:01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8-1 17:18:21
前排左2:曹国成 沈桂岐 中间左4:袁凤英 后排左2:姚惠杰(其姐姚惠敏也是本校学生,其父是三分场姚队长)其他叫不出了
一排左一林丽、左三沈桂岐、右一盖淑玲、中间左四袁凤英是第二批宣传队员。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8-1 19:18:01
当年襄河文艺宣传队保留节目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军民鱼水情;竹笛和芦笙:快马扬鞭等。一次在场部大礼堂演出军民鱼水情时,上海知识青年小提(一把)在演奏时断了一根琴弦,马上操起小曹(上海知青,个不高,胖呼呼的,当年也是小提琴手、二把)的小提琴继续演出,保证了演出正常进行。当年襄河文艺宣传队演出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就是放在今日看,也是有相当高的水平,蒋扮演吴清华,无任形似还是神似都达到较高水准。尤其是连长与吴清华的双人舞等都达到较高水准。近几年我常去北京大学看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红色娘子军》,也不过如此。想想当年在各种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竟置办齐了一场戏的全部行头,了不起啊!当年要搞到各个剧目的演出总谱也是相当困难的。有次北京举办《国际图书展》,有上海文艺出版社带来上海交响乐团演出的由吕其民作曲的大型交响乐《红旗颂》的总谱,报价十多万元。当年买件西洋乐器也十分困难,我曾经陪朱惠庆在回上海探家时,到北京百货大楼去买支长笛,不料价格实在太高,对我们区区挣32元的知识青年来说,真是天方夜谭。当年长笛价格比圆号、巴松管、小号、英国管、单簧管、双簧管还算低的。
然岁月给予我们记忆,春风撩起尘封往事,忆往事,峥嵘岁月。
感谢123wxm上传的芭蕾舞剧照,真好!宣传队[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更好!
感谢对襄河宣传队的美好回忆!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8-2 23:20:51
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2009年11月,于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50.44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43.71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18.45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397.44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361.02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363.6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44.06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67.88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08.72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34.02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41.53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25.24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25.02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54.04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306.46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43.71 KB
我给宣传队队长画个像,他是谁?
至今仍活跃在相声舞台的老知青,他是谁?
哈哈!这是我的同学,校友,襄友,七分场宣传队队友。杨进明。
邹允盛没带帽子冻坏了耳朵我在现场,时间60—70年冬天,从三分场到七分场一个晚上7点左右,坐上蹦蹦车,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沿着起伏不平兴安岭小道,冒着零下40度迎着东北风前行,记得我戴棉帽子头还缩着,那时没有照相机,转天知道了此事。七分场这只宣传队至今我记得他们名字:王振才、王淼、吴宝鑫、?铁林、贾绍春、邹允城、杨进明、王秋霞、王玉珍、戴家兰、陈桂兰、葛淑芬。这段事我历历在目。
琴声 最后编辑于 2012-7-23 18:50:36
[quote]以下是引用襄乡在2012-7-23 18:59:00的发言:
是不是有个叫穆林的?
对!穆林(七分场三连)是穆丽琴(七分场四连)的弟弟吧。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7-23 23:36:49
奇峰老翁的回忆录写得好,我每次都观看总觉得在听故事,越听越有味道好似身临其境,由于在农场呆的时间很短,接触的人员范围又小。什么事情知晓的都是为零,所以只能看无从发表任何看法,请予谅解。
襄网有了您的参与热闹非凡,襄友就更有奔头,茶余饭后襄网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去处,我常来溜达转转,你的文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目共睹,期待您的佳作。谢谢!
奇峰老翁其实不老
演员名字记得不少
以前是否写过日记
否则怎会记住日期
奇峰老翁好,
别这么客气,在襄网看你写的文章,感觉你人很好,文笔挺好,文章写的有水平,杨进明以前,还和相声老艺术家杨少华的儿子杨易做达挡,此人非常聪明.脑子好.但不晓得你庐山真面目.
牛倌
我曾经和宣传队队员们唠过嗑,里面的杨静明应为杨进明吧。
谢谢你的上传。
至今仍活跃在相声舞台的老知青,他是谁?
谢谢襄乡版主配图叫大家猜!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7-23 17:04:12
奇峰老翁的回忆录写得好,我每次都观看总觉得在听故事,越听越有味道好似身临其境,由于在农场呆的时间很短,接触的人员范围又小。什么事情知晓的都是为零,所以只能看无从发表任何看法,请予谅解。
襄网有了您的参与热闹非凡,襄友就更有奔头,茶余饭后襄网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去处,我常来溜达转转,你的文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目共睹,期待您的佳作。谢谢!
小兔子对奇峰老翁的评价和期待也正是表达了我所要说的话,的确好得很,他给我们讲了十八段故事,我们并没有因为不知他的真名真姓而不喜欢他,相反大家都了解了他的人品,我们无需解开它的面纱,只是能看到他的更多文章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见老峰上传了当年襄河文艺宣传队演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剧照,当年宣传队的演出也算得上具有高水准的。
2009年11月和2010年12月,我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参加北京大学新年联欢会,观看了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拍了些演出时的剧照,拿出比对,实话实说,襄河当年文艺宣传队的演出水准不在其下。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70.83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414.5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25.24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260.53 KB
襄河文艺宣传队——往事回忆。
见您“我走走我停停”大作,回忆当年襄河文艺宣传队二三事。文中提及中央芭蕾舞团。正好,我前些年在观看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红色娘子军》时,拍了1500多张照片,昨晚稍稍挑选了数张发上网,供襄友比对。襄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具有较高水准的。当年宣传队也有许多知青粉丝的。
我走走我停停、我看看我想想、我听听我唱唱、我忆忆我写写、我说说我传传。峥嵘岁月,而今漫步从头越!!!
123wxm 最后编辑于 2012-8-3 14:44:10
谢谢安骐上传的照片,站着的这位女士是张薇吗?请注明。很珍贵谢谢!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85.03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05.1 KB
打开新窗口查看
附件尺寸:165.87 KB
安骐 最后编辑于 2012-8-4 1:28:21
史殿臣任队长时期的宣传队,演的[井冈山道路],也很有气势。其中一段[八角楼的灯光]歌舞引人入胜。史殿臣唱[八角楼的灯光,是黎明的曙光,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史殿臣长得帅,唱得好,形体逼真。
史殿臣上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6年代表学校来襄招生,100来个名额安排就绪,齐齐哈尔铁路学校铁路司机名额一个,当时石头山、修配厂、供销社、还有一个单位竞争激烈,四人去一个,争得不可开交,史殿臣去了一次北安管局,从别的农场要了三个名额,都上铁路学校了,其中一个叫陆国斌。史殿臣不忘襄情,为襄办事值得称赞。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8-7 7:12:36
襄河文艺宣传队的上海知识青年还有:董家琪,白白的脸,胖呼呼的,在有群舞场面时带个皮帽,穿个半襟衣,扮演西藏人,载歌载舞。
哈尔滨女知识青年有个叫什么娜的舞蹈演员,一张白里透红的脸,大眼睛,长眉毛,办事干练、果断,风风火火,人还未到声音早已传到,似乎有1/8-1/16的俄罗斯血统。
乐队中的上海知识青年有个叫小梁子的,是把扬琴的好手,演奏水平较高。哈尔滨知识青年小朱的笙是一绝活,常和天津小李的竹笛对奏,名声远扬襄河内外。
上海知识青年金逸森,大提琴演奏员。
旭日东升、霞光万丈,祖国大地、异彩豪光,祖国人民纵情歌唱,歌唱伟大的祖国啊!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幕拉开------。
这是我所写的[我所留恋的宣传队]另一个版本的开头语,因本人不满意文章被帕斯。
[宣传队]一文众多襄友、宣传队员跟贴回忆,上传照片,文章,老翁在此再一次向朋友们表示感谢!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8-9 18:55:32
琴声 最后编辑于 2012-8-11 20:50:59
白群星
郭新权
老翁的文章激起襄友的一些回忆。
上海知青卢光中在宣传队担任二胡演奏,是首席二胡。后上大学离开了襄河。从二分场调来的。
文艺宣传队自从知识青年大批来襄河后吸收了许多有演奏才能和表演才能的各地知识青年。当年,乐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相比之下,民族乐器配备较齐全,弦乐:二胡;打击乐:杨琴;吹奏乐:笛子、笙、琐呐;弹拨乐:琵琶、中阮、大阮等。虽然不是大乐团的配制,而且弦乐配置稍弱,但也是应有尽有。西洋乐器有些弱,有弦乐:小提琴(2把)、大提琴(1把)(缺少中提琴、低音大提琴);铜管乐:有小号、长笛、单簧管。虽然平时演出已经够用,但是声势,音响效果打了折扣。当然不能和正规建制乐队比,就单管配制,小提琴至少12把以上,中提琴8把,大提琴8把,低音提琴4把,圆号、长号至少2支,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巴松至少1支等。如果是双管制,小提琴要配20把以上,低音提琴起码6把,4支圆号、4支长号等,低音号倒是1支就行,其他打击乐如定音鼓、军鼓、木琴等,还有竖琴,配置超大时有两架,还会配置三角钢琴等。
大型乐队,演奏曲目定好后,乐队指挥或者配器会根据曲目情况给各个乐器安排演奏谱,然后由每个器乐组的首席标注指法和弓法,所以我们看演出时,乐队的指法和弓法都是一致的。当然专业演奏员都有札实的基本功。演出时,乐队提前到演奏地点,整理自己的乐器,首席小提琴手,也算是乐队的副指挥,请圆号首席给个A,大家根据这个A调弦对准音,虽然各位演奏员(弦乐)在侯场时基本已经调好音了,但是地方不同、天气不同、温度不同都会有一些差别,需要临场调整,现场校准。完全准备好后,指挥才出场。有时要求高的演奏家,对乐器的要求十分高。我前些年看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也是文革后首次登台亮相),一架三角钢琴由调音师整整调整了一个多小时。殷承宗才满意。现场除了演奏《黄河》外,还演奏了当年红极一时的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片段李铁梅的《都有一颗明亮的心》(西皮快板)。
可见一个音乐家对乐器的要求有多么高。也体现了在现场听演奏与听录音是不同的感受。
123wxm 最后编辑于 2012-8-10 22:44:55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8-22 15:08:07
123WXM:您上传央芭的照片太漂亮了,我们怎能与之相比,只是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罢了。返城后,也是总有“娘子军”的情结,不管是央芭,上芭,辽芭,广芭,天芭都去看,只是没有您的摄影技术和条件,舞台照很难掌握,一般都要看多次演出,才能在适当时间抢拍。感谢您精彩的照片!一定像您说得那样“我走走我停停,我看看我想想,我听听我唱唱,我忆忆我写写,我说说我传传”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迟复请谅解)
[quote]以下是引用123wxm在2012-8-3 11:56:00的发言:
襄河文艺宣传队——往事回忆。
见您“我走走我停停”大作,回忆当年襄河文艺宣传队二三事。文中提及中央芭蕾舞团。正好,我前些年在观看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红色娘子军》时,拍了1500多张照片,昨晚稍稍挑选了数张发上网,供襄友比对。襄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具有较高水准的。当年宣传队也有许多知青粉丝的。
我走走我停停、我看看我想想、我听听我唱唱、我忆忆我写写、我说说我传传。峥嵘岁月,而今漫步从头越!!!
谢谢“我走走我停停”的褒奖。
也高兴的看了您们回襄河的演出,十分精彩,吹、舞、歌、诵,各显其能,独舞、朗诵、合唱样样精彩,还当年之风采,展现今之华彩,忆襄河之友情,畅未来之美景。而且接待安排组织的很到位。
当年襄河往事常常浮现脑海,宣传队的演出还是十分精彩的!终生难忘。
摄影目前已是十分普及的事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家都能够拍出优秀的作品,多实践,只是掌握摄影须遵循减法原则,其他黄金分割原理(0.618),有近有远等。摄影是我副业,文字才是主业。对当年的一些大型剧目基本烂熟于心,中芭比较硬朗、上芭以优美闻名,广芭南方特色艳丽。如看中芭演出的《天鹅湖》与俄罗斯莫斯科皇家芭蕾舞团的演出迥然不同,俄罗斯毕竟人家是芭蕾舞的鼻祖。我曾在北京看和到莫斯科看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湖》都不一样,虽是同一团队。
当年知识青年返城回上海后,大部分时间在文化部门工作。我在上海曾经组织办过几个摄影学习班(初级、中级班),请《文汇报》著名新闻记者徐裕根来讲“新闻摄影”;请《新民晚报》著名体育记者夏永烈来讲“体育摄影”;请《新民晚报》著名舞台摄影记者来讲“舞台摄影”;请上海“中国照相馆”著名的人像摄影家殷孟春等来讲“人像摄影”等。我至今还保留当年他们讲课的录音。在组织办班时,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而且结认了当年上海摄影界许多著名的摄影家。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人脉陡增,日后又成为好朋友。
下乡前,在上海曾经向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的著名京胡琴师陈立中学过京胡,陈老师的父亲是原上海戏曲学校的校长。陈的爱人也是演员,陈老师有二儿一女,大儿子在工业战线,老三小儿子因有一副好嗓子,又受到家庭的熏陶,学习京剧,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招走,正规学习,当然也凭其父亲的影响,中央当年主管首长(夫人)点名,进入大学学习就顺其自然了。去陈家,陈老师给我们看《智取威虎山》剧组参加1964年全国现代京剧汇报演出中,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接见的照片。《智取威虎山》红后,上海曾经排练演出过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由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合唱团联合组织演出(当年上海合唱团和上海交响乐团还没有合并)。陈老师专门请我去看彩排,听他对演奏人员讲解如何根据剧情处理音乐,受益匪浅。上海合唱团著名指挥家司徒汉是上海著名开展群众合唱的音乐家、指挥家,曾经到朝鲜抗美援朝战场慰问中朝子弟兵,出生入死,著名的《阿诗玛》电影的作曲亦是司徒汉。我曾去司徒汉家,他平易近人,十分友善,聆听他根据剧情创作谱曲,很受启发。他有两个二儿子,无一人从事音乐工作,小儿子在上海油画雕塑室,爱人是上海歌剧院演员,相比之下那可严肃了。上海歌剧院曾经演出的《小刀会》红极上海滩。陈家和司徒家都住上海静安区胶州路。离我在上海的工作单位不过几百米。
音乐陶冶情操,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祝您们此次返襄河收获颇丰。
123WXM: 您的回帖速度快,文笔流畅,文字优美,自己不禁在想:襄河竟出来这么多有才华的人!真是望尘莫及。光是您的副业摄影,就够我们仰视的了!那些照片里的形象光彩照人,没有一定功底的人是很难扑捉到的,很想请您有时间讲讲减法原则和黄金分隔原理等知识,也可以在论坛建立摄影群,方便襄友们学习探讨交流。
重返襄河,我们此生难忘。当40年后踏上这片热土,百感交集,演出时张广昆和张薇朗诵那首《难忘青春---》,我们全都抑制不住滚滚的热泪夺眶而出,队长更是热泪打湿了数张纸巾,鲁迅说得好:“无情未必真豪杰!”虽然襄河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是人非,早已找不到昔日的模样,但大家的知青情结会永远留存!感谢襄河亲人们对我们细致入微的接待,让我们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千言万语难以诉说心中的感受。
还要感谢奇峰的这篇“留恋”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8千多的点击量,可能是居论坛的首位了。奇峰是奇人,更是有心人!
我走走我停停 最后编辑于 2012-8-31 17:36:28
123WXM:您上传央芭的照片太漂亮了,我们怎能与之相比,只是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罢了。返城后,也是总有“娘子军”的情结,不管是央芭,上芭,辽芭,广芭,天芭都去看,只是没有您的摄影技术和条件,舞台照很难掌握,一般都要看多次演出,才能在适当时间抢拍。感谢您精彩的照片!一定像您说得那样“我走走我停停,我看看我想想,我听听我唱唱,我忆忆我写写,我说说我传传”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迟复请谅解)(您不要误认我是谁,我是普通一分子)
襄河文艺宣传队——往事回忆。
见您“我走走我停停”大作,回忆当年襄河文艺宣传队二三事。文中提及中央芭蕾舞团。正好,我前些年在观看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红色娘子军》时,拍了1500多张照片,昨晚稍稍挑选了数张发上网,供襄友比对。襄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具有较高水准的。当年宣传队也有许多知青粉丝的。
我走走我停停、我看看我想想、我听听我唱唱、我忆忆我写写、我说说我传传。峥嵘岁月,而今漫步从头越!!!
我走走我停停 最后编辑于 2012-8-31 15:12:31
123WXM: 您的回帖速度快,文笔流畅,文字优美,自己不禁在想:襄河竟出来这么多有才华的人!真是望尘莫及。光是您的副业摄影,就够我们仰视的了!那些照片里的形象光彩照人,没有一定功底的人是很难扑捉到的,很想请您有时间讲讲减法原则和黄金分隔原理等知识,也可以在论坛建立摄影群,方便襄友们学习探讨交流。
重返襄河,我们此生难忘。当40年后踏上这片热土,百感交集,演出时张广昆和张薇朗诵那首《难忘青春---》,我们全都抑制不住滚滚的热泪夺眶而出,队长更是热泪打湿了数张纸巾,鲁迅说得好:“无情未必真豪杰!”虽然襄河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是人非,早已找不到昔日的模样,但大家的知青情结会永远留存!感谢襄河亲人们对我们细致入微的接待,让我们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千言万语难以诉说心中的感受。
还要感谢奇峰的这篇“留恋”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8千多的点击量,可能是居论坛的首位了。奇峰是奇人,更是有心人!
谢谢“我走走我停停”夸奖。您的文字功底十分了的。当年在襄河的生活既锻炼人,又磨练人,虽然耽误了知识青年的美好时光,但各人各有收获。
眼下您又给网友带来养生二三事,谢谢啦!
其实襄友中章成、家明、洪云、家田等有许多摄影高手,亦常常为我们奉献佳作。让我们见过的重温美好时光,不曾见到的开了眼界。
有机会大家共同探索摄影技法,借鉴他人之长,提高技艺,少走弯路,多练,多拍,都能成功。应您吉言一定会奉献些许心得,大家探索,共赢互利。
重返襄河,我们此生难忘。当40年后踏上这片热土,百感交集,演出时张广昆和张薇朗诵那首《难忘青春---》,我们全都抑制不住滚滚的热泪夺眶而出,队长更是热泪打湿了数张纸巾,鲁迅说得好:“无情未必真豪杰!”虽然襄河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是人非,早已找不到昔日的模样,但大家的知青情结会永远留存!感谢襄河亲人们对我们细致入微的接待,让我们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千言万语难以诉说心中的感受。
还要感谢奇峰的这篇“留恋”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8千多的点击量,可能是居论坛的首位了。奇峰是奇人,更是有心人!
[我走走、我停停]是第二批宣传队队员重返襄河,深有体会并与襄友分享的第一人,感人至深!
谢谢对奇峰的评价,过讲了。奇峰不姓奇,只是有心人。
奇峰老翁 最后编辑于 2012-9-1 8:45:14
123WXM: 您的回帖速度快,文笔流畅,文字优美,自己不禁在想:襄河竟出来这么多有才华的人!真是望尘莫及。光是您的副业摄影,就够我们仰视的了!那些照片里的形象光彩照人,没有一定功底的人是很难扑捉到的,很想请您有时间讲讲减法原则和黄金分隔原理等知识,也可以在论坛建立摄影群,方便襄友们学习探讨交流。
重返襄河,我们此生难忘。当40年后踏上这片热土,百感交集,演出时张广昆和张薇朗诵那首《难忘青春---》,我们全都抑制不住滚滚的热泪夺眶而出,队长更是热泪打湿了数张纸巾,鲁迅说得好:“无情未必真豪杰!”虽然襄河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是人非,早已找不到昔日的模样,但大家的知青情结会永远留存!感谢襄河亲人们对我们细致入微的接待,让我们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千言万语难以诉说心中的感受。
还要感谢奇峰的这篇“留恋”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8千多的点击量,可能是居论坛的首位了。奇峰是奇人,更是有心人!
摄影构图——减法
每张照片都要有个主题,就像每篇文章一样,会有个中心思想。一张照片也如此,要突出一个主题,那必然不能将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张照片中表现出来,因此为了突出主题就要将影响主题的景物去掉,将不需要的景物坚决去掉,只留下需要的,而且越少越好,少的不能再少了。您可以在实践中试一试,看看拍出来的照片是否有足够的冲击力。相信一定会成功。
黄金分割法也是摄影构图的一种常用方法,即横、竖都在(从横和竖坐标方向取0.618左右,或者2/3处一个交会点)交点,将照片的主题(重点)放在该点上,效果就好了。这容易掌握,特别是拍人物风景照片时,持相机者稍微移动一下位置就可以调整,千万不要将被拍照人移过来,走过去,调整好长时间。尤其在旅游景点。抢个空档十分不易。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望能给宋老师点滴帮助。
123WXM: 您的回帖速度快,文笔流畅,文字优美,自己不禁在想:襄河竟出来这么多有才华的人!真是望尘莫及。光是您的副业摄影,就够我们仰视的了!那些照片里的形象光彩照人,没有一定功底的人是很难扑捉到的,很想请您有时间讲讲减法原则和黄金分隔原理等知识,也可以在论坛建立摄影群,方便襄友们学习探讨交流。
重返襄河,我们此生难忘。当40年后踏上这片热土,百感交集,演出时张广昆和张薇朗诵那首《难忘青春---》,我们全都抑制不住滚滚的热泪夺眶而出,队长更是热泪打湿了数张纸巾,鲁迅说得好:“无情未必真豪杰!”虽然襄河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是人非,早已找不到昔日的模样,但大家的知青情结会永远留存!感谢襄河亲人们对我们细致入微的接待,让我们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千言万语难以诉说心中的感受。
还要感谢奇峰的这篇“留恋”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8千多的点击量,可能是居论坛的首位了。奇峰是奇人,更是有心人!
摄影构图——减法
每张照片都要有个主题,就像每篇文章一样,会有个中心思想。一张照片也如此,要突出一个主题,那必然不能将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张照片中表现出来,因此为了突出主题就要将影响主题的景物去掉,将不需要的景物坚决去掉,只留下需要的,而且越少越好,少的不能再少了。您可以在实践中试一试,看看拍出来的照片是否有足够的冲击力。相信一定会成功。
黄金分割法也是摄影构图的一种常用方法,即横、竖都在(从横和竖坐标方向取0.618左右,或者2/3处一个交会点)交点,将照片的主题(重点)放在该点上,效果就好了。这容易掌握,特别是拍人物风景照片时,持相机者稍微移动一下位置就可以调整,千万不要将被拍照人移过来,走过去,调整好长时间。尤其在旅游景点。抢个空档十分不易。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望能给宋老师点滴帮助。
[/quote]
摄影构图——近景、远景
如果在拍风景时,能够利用前面的一些景物在不是主要位置做些陪衬,前后景相互呼应,那一定会出彩的。另外,在拍人物风景照时,可以利用一些小道具——包、头巾、伞等颜色鲜艳一些的点缀一下,照片一定出彩。
当年襄河场部有一个照相馆,农场情——朱汉铭、吴伟成是摄影师,他们功夫了得,应该保存了许多当年的照片。可在直属队联系农场情。另外,其他雅珍、牧马人等也是高手。宋老师自己用的照相机也是挺高级的。
123wxm 最后编辑于 2012-9-6 15:59:03
Powered by Team Board